科研团队
栾庆先教授团队获2020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20年12月12日于南京举行了“2020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及华夏院士论坛”。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栾庆先教授团队荣获2020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本项目历经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及博士后“面上基金”等科研基金的支撑下,课题组成员专注于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并尝试建立了干预措施,完成了相关产品的转化。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奖项,奖励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药学、中医中药学等医疗和保健科技领域中推动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该奖于2010年启动,现已成功举办十届,获奖项目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特点。
本届通过单位申报推荐和专家推荐共200多个项目参评,经专家组进行严格客观,透明公正的初审和终审,评选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2项。
此次栾庆先教授团队荣获2020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是课题组成员长期努力积累的结晶。今后的路还长,我们要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前行。
获奖团队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
牙周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不但导致牙齿脱落,还影响全身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性,但机制尚待明确。本课题通过对社区人群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紧密,结果发表在国际口腔顶尖杂志JDR上,首次展示了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中国大样本资料。
继而通过基础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感染ApoE基因敲除小鼠后,可以改变血清中血脂的水平,激活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增高,诱导产生iNOS及相关氧化应激介质的表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进展。上述研究表明牙周致病菌感染后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导致血脂水平的改变并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潜在作用机制,深化了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认识。
课题组筛选了安全性好,原料来源充足,价格低廉的天然药物,通过其抗炎、抗氧化作用尝试干预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研究表明绿茶提取物EGCG及丹参提取物TSA均可减缓牙周炎及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为采用天然药物干预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开辟新的思路。
为了天然药物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对临床应用天然提取物的超声器械进行了开发,以克服天然提取物遇光和氧分解的问题。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020年实现了产品的转化,并完成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将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简介:
栾庆先,男,56岁,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党委委员,牙周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牙颌颜面美容分会副会长,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库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开发牙周专业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全民健康促进活动专家委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全国《牙周病学》慕课第一主讲人,国家卫健委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口腔医学 口腔全科分册》(第2版)副主编,口腔医学长学制教材《临床牙周病学》(第3版)主编, 《现代口腔牙周病学规范诊疗手册》(第2版) 主编。国际知名牙科杂志JDR(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编委。
从事牙周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重视牙周疾病的预防工作,借助多种形式常年坚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坚持牙周疾病的系统治疗,保留了大量被认为无望保留的患牙,系统观察病历长达28年。关注于牙周疾病患者的美学和功能重建,开展多学科合作,对重度牙周炎的诊治水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借助天然提取物和中草药,积极探索提升牙周基础治疗疗效和降低牙周炎对全身影响的干预手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今后大力普及和推广牙周疾病的防治并提高生活质量打下了基础。组织开展两项社区人群调查,丰富了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的中国资料。结合临床中的关键问题并以转化为目的开展合作攻关,主要科研工作是从线粒体DNA、线粒体功能入手,寻求揭示牙周疾病个体易感性的手段。对牙龈成纤维细胞诱导的iPSc进行基因修饰,以提高牙周组织再生能力。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专利4项,完成转化2项。主编专著7部,发表中英文文章60余篇。
获奖团队名单:
项目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项目完成人(按顺序):栾庆先,蔡宇,轩艳,于寰,曾佳骏,王啸轩,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