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OA系统 邮箱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学科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学科动态

俞光岩、彭歆课题组在数字化技术辅助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治领域发表专家评介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俞光岩、彭歆教授课题组联合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前任主席Julio Acero教授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of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oncology”的专家评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数字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国内外现状、新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我院彭歆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俞光岩教授和Julio Acero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外科手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手段,部分肿瘤位于头颈深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大;肿瘤切除术后可能造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缺损,导致功能障碍和颜面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良好的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形态,最大限度恢复组织器官功能,一直都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传统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和缺损重建手术主要依赖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手术过程和治疗效果存在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口腔颌面部肿瘤和重建外科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各类数字化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提升了诊疗效果。

文章系统总结了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D打印技术、手术导航技术、混合现实技术、手术机器人等各类数字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缺损重建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文章指出,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肿瘤诊治及缺损重建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已经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取得丰硕成果,其应用范围仍在正在进一步拓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混合现实技术、疾病诊断治疗的人工智能化、口腔颌面外科专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数字化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医学领域和制造工程领域的深度融合,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具备了许多功能,但是实际应用中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加强专业人员的特殊培训,也是加速这一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1年成立数字化外科实验室以来,长期致力于各种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累计完成数字化辅助手术2000余例,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国内牵头制定了4项本领域的专家共识与团体标准。在国内率先开展手术导航结合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和口腔颅颌面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发等工作,在本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俞光岩教授简介

 

俞光岩,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曾任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英国英格兰和爱丁堡两家皇家外科医师学院授予Honorary fellowship。主要研究方向为唾液腺疾病、口腔颌面部肿瘤以及唾液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0余项课题。发表论文500 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主编专著及教材17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近90名。先后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彭歆教授简介

 

彭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数字化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内固定学会颅颌面分会(AOCMF)亚太理事会理事及中国区主席。主要专业领域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和缺损修复重建、唾液腺疾病和数字技术应用。目前已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55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