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孙玉春教授团队在第一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中斩获金奖
2020年11月27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深圳落下帷幕。作为进入本次大赛总决赛的唯一一项口腔医学类项目,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孙玉春教授团队的参赛项目“口腔精准仿生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与转化”从24个精英项目中脱颖而出,以医研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斩获金奖。
总决赛上,孙玉春教授展示了其“口腔精准仿生数字化修复技术”项目相关的多项原创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口腔精准仿生数字化修复技术”利用多变量决策树等人工智能算法,首创了复杂口腔修复体预设模板整体匹配式设计技术;阐明了悬垂结构智能自支撑原理,首创了口腔修复体金属3D打印时不同局部区域的差异化精度成形技术;突破了力学、美学目标驱动的氧化锆材料内部晶相、拓扑结构的定向优化机理,建立了连续梯度仿生氧化锆材料设计制作技术。通过上述突破创新,使得复杂修复体的设计效率、金属修复体的制造精度和陶瓷材料的仿生性能都获得了显著提高。相关专利转化产品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的仿生设计效率,金属修复体关键区域3D打印精度和仿生叠层氧化锆材料的连续梯度制备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国际同类技术对比,软件的仿生设计效率、金属3D打印关键局部区域制造精度提升一倍,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和全氧化锆固定义齿的临床诊疗难度和应用成本降低50%,破解了欧美技术用于复杂修复时慢、难、不准的领域难题,实现了修复过程的快、简、准,及修复体戴入后的功能美学个性仿生匹配。患者在此种修复技术的帮助下,不仅诊疗次数和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就诊舒适度明显改善,而且修复体戴入能快速、准确地恢复咀嚼、美观等正常口腔功能。目前,课题组研发成果转化的复杂义齿人工智能设计软件、口腔医用金属3D打印系统和仿生氧化锆材料产品均已走向国际市场,首次实现了中国原创口腔高端数字化医疗技术产品在全球牙科市场“零”的突破。
近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孙玉春教授团队,基于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创新研发,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授权发明专利35项(含美国专利1项),发布国家标准1项。发表论文170余篇,主要发明点在《J Prosthet Dent》等口腔修复学国际顶刊发表论文10余篇。转化成果卓著,部分转化产品已应用于中国各省及五大洲109个国家。8种专利转化产品均可完全替代进口,年应用量约2000万颗牙修复体。成果编入《口腔修复学》等三部教材,带动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材料等交叉学科快速发展,国内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为代表的研发团队已经成为口腔数字化修复领域国际创新源头之一。。
本次大赛医研组参赛项目包含全部医学门类,肿瘤、心脑血管、靶向药物等众多国内优秀团队(含院士团队)参与了角逐,最终我院孙玉春教授团队斩获金奖,证明了该团队在医学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成绩。该奖项的获得,是我院口腔数字医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也为该团队未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随着上述原创技术的应用,我国在口腔数字化修复领域的核心技术有了自己的突破性成果,在复杂口腔修复体设计软件、口腔金属修复体3D打印工艺设备和仿生氧化锆可切削材料产品等方面未来可期。北大口腔将进一步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为研制出适合中国人使用、价格更为利民的口腔数字化产品而不懈努力,为关键医疗器械的科技创新与精确、自动、高效、微创的临床应用贡献力量。
【背景链接】
第一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旨在为引导我国医学创新技术发展,鼓励有关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医学创新事业,搭建医学创新技术交流平台。参赛项目方向包括医疗药物、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等,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参赛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进行审评,旨在筛选最具影响力与发展潜力的医疗创新成果。大赛分为医研组、企业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组,自2020年5月初发布通知以来,共收到全国205家单位参赛项目申报资料428份,通过项目征集、初赛、半决赛和决赛等阶段层层选拔,筛选出精英项目参加总决赛,每组最终各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
孙玉春简介
孙玉春,男,43岁。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腔医学数字化中心副主任。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化制造平台牵头人、首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常委、修复专委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材料专委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精智仿生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从事相关研究近20年,研发了以“复杂口腔修复体人工智能设计与精准仿生制造”为代表的多项国际领先或同等先进的原创数字化修复技术。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等项目13项,发表论文17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Journal of Prosthodontic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论著41篇)。部分科研成果已编入《口腔修复学》等3本教材。
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0项,已授权22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转化专利49项,转化产品10套,已应用于中国各个省份及五大洲109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2000万颗/年。
曾获得第一届中日韩口腔修复学年会最佳学术报告奖,第一排名获首都首届转化医学创新大赛最佳创意奖(唯一获奖的口腔医学项目)等各类科技奖励13项。牵头起草并发布国家/行业标准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项目评议人;《口腔颌面缺损修复学杂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Polymers》《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等领域代表性杂志特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