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OA系统 邮箱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学科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学科动态

正畸科刘燕团队在《生物活性材料》和《化学工程杂志》发表牙周再生创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刘燕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和《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分别发表了题为《双层分级结构材料引导复合组织再生》(A hierarchical bilayer architecture for complex tissue regeneration)和《生物矿化细胞外基质/干细胞微球引导功能性牙周组织再生》(Functional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using biomineral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stem cell microspheroids)的研究论文。两项研究均从仿生角度出发,一项侧重于模拟天然牙周膜和牙槽骨结构,构建仿牙周有序双层纳米结构的支架材料,募集并调控自体干细胞,实现了内源性全牙周组织再生;另一项侧重于模拟干细胞再生微环境,构建了生物矿化细胞外基质/干细胞微球,实现了功能性牙周组织再生。这两项研究为临床牙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简单有效且易于转化的策略,为最终实现生物学意义上的牙周功能性再生带来希望,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提供新视角。

牙周病患病率高,常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缺损,是导致牙齿丧失、危害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刘燕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纳米蚀刻技术、自组装技术和微压印技术构建出仿生有序双层CGF/IMC纳米支架材料,从微纳米结构、机械性能、因子微环境等多方面成功模拟了天然牙周组织,可募集宿主间充质干细胞并调控其多向分化,最终实现牙周软硬组织协同再生。与此同时,刘燕研究团队创新性的采用生物矿化法改良无支架细胞微球,提高了微球内细胞的活性及成骨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并通过招募宿主的干细胞促进了牙周缺损的修复。团队将继续调控支架材料理化性能以实现炎症状态下牙周组织缺损的结构和功能的协同修复,推动仿生支架材料的临床转化应用,丰富牙周组织工程的治疗策略。

两项研究在国家重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刘燕为生物矿化细胞外基质/干细胞微球引导功能性牙周组织再生的通讯作者,崔圣洁,付玉为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刘燕研究员、修复科周永胜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为双层分级结构材料引导复合组织再生》的通讯作者,于敏、乔静、罗聃为并列第一作者

 1_副本.jpg


刘燕,研究员、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长期致力于纳米材料及组织工程的研究,团队主要创新成果包括:揭示内质网调控的胚胎骨矿化前体形成机制,提出聚羧酸及磷酸盐双靶向调控的bottom-up仿生矿化新方法;构建多级微纳结构骨仿生替代材料,将骨再生率提高至传统植骨材料的3倍且可媲美自体移植骨,并揭示内源性骨再生的免疫机制;构建肌腱样平行、有序拓扑结构支架,促进干细胞肌腱系分化,实现肌腱结构和功能协同修复。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中华口腔正畸学》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6篇; 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Web of Science 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先后获第十三届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第一届全国口腔优秀青年、 国际牙科研究会 William J. Gies奖、十二届杰出青年学者一等奖 等国内国际学术奖励26项;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Frontiers in Dental Medicine、《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编委,国际牙医师学院(ICDFellow、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