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马绪臣教授获第十届“中国医师奖”
第十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6月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马绪臣教授获“中国医师奖”。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沈曙铭、张伟副总干事以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余人参加了颁奖大会。
马绪臣简历
马绪臣,男,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痛领域和口腔颌面放射学领域的著名专家。40余年来,他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他所诊治的患者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深受广大患者尊敬和爱戴。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括在《ARTHRITIS & RHEUMATISM》、《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主编专著5部(含一部英文专著),高校教材两部;曾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及合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口腔颌面放射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颌面放射学会主席。多次获得卫生部、国家教委等科技成果奖。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津贴,1996年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
内厚质正 杏林春暖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马绪臣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马绪臣,1970年北京医学院本科毕业,1984年获北京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院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口腔颌面放射科主任、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痛诊治中心主任。自1978年开始从事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伤痛所系,医者初心
四十余年来,马绪臣教授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他所诊治的患者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深受广大患者尊敬和爱戴,诸多患者均是几经辗转、不远千里慕名来京求治的。虽然已经是古稀之年,他依然以一名最普通医务工作的初心践行着医学誓言,服务人类健康,矢忠不渝,竭尽全力,扶慰病痛。
在不熟悉他的人眼中,马绪臣教授是一名怀着仁爱之心、履行神圣职责的勤恳医者;在业界,他更是一位名扬内外、矫矫不群的一代名医。在口腔医学颞下颌关节疾病领域,他不仅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给无数患者带来的福音;还将其思想和经验传播到海内外;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新世纪的为医之道。
高山仰止 不言之誉
马绪臣教授从事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治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近四十年间,为我国这两门新兴学科的发展不懈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时任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张震康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多学科联合的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治中心;于1997年建立了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组,并于2002年与王惠芸教授领导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合学学组合并,建立了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及合学专业委员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颞下颌关节疾病和口颌面痛诊治领域以及合学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发展不断趋向成熟的时期。马绪臣教授带领他的工作团队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方面成绩斐然。2007年,时任国际口腔颌面放射学会主席的马绪臣教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6届国际口腔颌面放射学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的口腔颌面影像学事业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马绪臣教授曾任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及合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口腔颌面放射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颌面放射学会主席;曾连任两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副总编。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合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顾问,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名誉主编、《国际牙颌面放射杂志》、《日本口腔放射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等20余种专业杂志编委。
笔耕不辍 著作等身
马绪臣教授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及颞下颌关节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临床和教学经验,笔耕不辍,可谓硕果累累。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在《ARTHRITIS & RHEUMATISM》、《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主编《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第1版,2000年;第2版,2004年)、《Atlas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aging》(2009)等专著五部,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用国家级规划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6版,主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年制)《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第1--2版,参编专著20余部,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用国家级规划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第7版)。
专精覃思 学无止境
马绪臣教授早在1981年首次将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及“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概念引入我国;其早年进行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及相关病理学研究,早在1983年便在“Int J Oral Surg” 和“Dentomaxillofacial Radiology”发表,为我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马绪臣教授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更新知识,总是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其科研团队近年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其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ARTHRITIS & RHEUMATISM》及《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
作为第一获奖人他先后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光华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作为第二获奖人先后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一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十五“211”项目基金一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均为课题负责人。
不言之教 百世之师
马绪臣教授作为国内资深专家,至今仍担任着十分繁重的临床医疗、科研及社会职务。然而,对于教育工作的挚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得他近40年来坚守三尺讲台,奋斗在教学一线。马绪臣教授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能够始终位于学科发展的前沿,高屋建瓴、深入浅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使学生受益。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超的讲课艺术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听过他讲课的学生,给人留下难以磨来的印象。
马绪臣教授主编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全国统编教材第3版2002年获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第4版2005年获卫生部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马绪臣教授主编的《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是我国多位学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精华,为我国口腔颌面影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马绪臣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影像学教研室,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市及国家级精品课程。
马绪臣教授于1993年被聘为我国第5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二十余年来,先后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人员40余名,其中3名博士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一等奖一人,三等奖2人)。1993年获国家人事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公室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199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所指导博士研究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马绪臣教授为人正直、作风正派、高风亮节、成就卓著、学识渊博,在我国口腔医学界享有良好声誉和口碑。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马绪臣教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口腔医学专业人员,其毕业的研究生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有的学生已成为国际有影响的知名学者、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有的学生在国内已为著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