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OA系统 邮箱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学科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学科动态

郭传瑸、郭玉兴课题组发表论文提出应用益生菌改善抗血管生成药物引起的口腔黏膜愈合障碍

发布时间:2023-12-1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郭传瑸教授和郭玉兴副教授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发表题为Oral administr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breve improves anti-angiogenic drugs-derived oral mucosal wound healing impairment via upregulation of IL-10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引起口腔黏膜愈合障碍的机制进行探索,发现口腔黏膜干细胞(Oral mucosal stem cellsOMSCs)的衰老过程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应用益生菌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改善口腔黏膜愈合障碍。

图1.jpg 

舒尼替尼引起OMSCs衰老,导致口腔黏膜愈合障碍,短双歧杆菌可通过肠道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L-10减轻口腔黏膜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长期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会引起伤口愈合障碍,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这一问题在伴发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癌症患者中尤为凸显。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硬腭黏膜缺损模型,发现舒尼替尼可以引起小鼠口腔黏膜伤口愈合障碍,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舒尼替尼可以诱导OMSCs衰老,抑制其增殖、迁移和分化功能,并使其处于高度炎症状态。课题组首次发现口服短双歧杆菌改善口腔黏膜愈合障碍的机制为:短双歧杆菌促进肠道树突状细胞分泌IL-10,逆转OMSCs的衰老表型。

课题组博士后李庆祥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口腔颌面外科郭传瑸教授、郭玉兴副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68-023-00263-y


 

图2.jpg 

郭传瑸,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国家口腔医学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口腔医院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口腔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口腔医学分会第一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各种科技奖励10余次。

郭传瑸教授多年从事口腔颌面肿瘤诊治及口腔癌转移机制研究,数字外科技术在颅底区肿瘤诊治的应用及颅颌面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5项。近十年主持科技部863和北京市科委资助的颅颌面机器人研发项目,研发出两个辅助手术机器人样机。迄今共发表论文213篇,其中86篇被SCI收录;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项;获各种科技奖励10余次。


156383825464431844581732430.jpg 

郭玉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专科医联体项目负责人,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院区学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专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颅底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

郭玉兴副教授多年从事口腔颌面肿瘤、颌面组织缺损修复和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曾获中华口腔医学会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希望奖(201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93/10),第三届中国健康长寿创新大赛三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校院级6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21篇(总IF>60)。参编学术专著2部,翻译2部,专家共识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