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OA系统 邮箱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医院新闻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报道

“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祥辉奖学金基金”捐赠签约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0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7111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祥辉奖学金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医学部会议中心举行,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肖渊,北医校友会副会长方伟岗出席。捐赠人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曾祥辉老师、陈大鸣老师夫妇的家属——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委教工委原书记陈大白同志及其丈夫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黄圣伦同志按照捐赠人的遗愿,将曾祥辉老师夫妇二人的书籍及专业杂志期刊等资料捐赠给口腔医学院图书馆,遗产30万元整捐赠给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口腔医学专业奖学金,以促进学生的培养发展。口腔医学院院长郭传瑸及来自医学部、口腔医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捐赠人科室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李铁军主持。

首先,口腔医学院郭传瑸院长致辞。他对基金捐赠人曾祥辉老师夫妇和陈大白夫妇热心医学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成长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由衷的谈到,以曾祥辉老师、陈大鸣老师为代表的老前辈为北大口腔医院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之后,他追忆了曾祥辉老师在生前教育下一代、传授本领的事迹。同时,郭传瑸院长号召全体师生要怀有感恩之心,奋发有为,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曾祥辉老师夫妇的关爱之情;并表示口腔医学院也将在北大医学部的带领下,秉承“厚道”的北医精神和“厚德尚学、精医济世”的院训,用好这笔基金,为创建北大口腔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随后,陈大白同志与在座师生们畅谈交流。首先,她向北大、医学部以及我院对这次捐赠的顺利进行表示了感谢,阐述了捐赠设置“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祥辉奖学金基金”的原因,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从而让曾大夫的精神传扬,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促进北大口腔医院的发展。随后,她用简单的事例动情地讲述了曾大夫“待病人如亲人,视学生如子女”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事业观,让在座的师生更加了解并感受到曾祥辉大夫为人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格,严谨科学、永不止步的钻研精神,以及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告诫在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医务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IMG_7517_副本.jpg

在与会领导师生的共同见证下,北京大学医学部王维民副主任与陈大白同志签署捐赠协议书。陈大白同志向医学部捐赠支票板,王维民副主任向陈大白同志颁发捐赠证书,学生代表为陈大白同志和黄圣伦同志佩戴北医校徽。

IMG_7417_副本.jpg

北医校友会方伟岗副会长对曾祥辉夫妇的捐赠以及陈大白同志和黄圣伦同志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代为表达了北医校友会会长柯杨对此次捐赠事宜的密切关注,对曾祥辉夫妇捐赠的感恩之情,以及对陈大白同志、黄圣伦同志关心北医教育事业的感谢之情。方伟岗副会长表示,这是北医接受的第一笔遗赠,意义深远,他勉励在座师生踏踏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工作,继续发扬曾祥辉老师、陈大鸣老师以及陈大白夫妇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更多的口腔医学人才,促进口腔医学乃至北医的发展。

IMG_7555_副本.jpg

 

附:

在曾祥辉奖学金基金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委教育工委原书记  陈大白

2017年11月1日

 

首先,非常感谢北大医学部举办这个隆重的捐赠签约仪式,感谢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方伟岗同志、北大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同志和口腔医院的郭传瑸、李铁军两位院长来参加,感谢医学部和口腔医院的多位处长和同学们来参加这个活动,还要感谢孙莉莉、沈娟两位同志热情、周到、高效率的工作,保证了这个仪式的圆满举行。我还要特别感谢刚才口腔医院郭传瑸院长的精彩讲话,使我们大家受到教育和启发。

其次,我作为曾祥辉大夫和陈大鸣大夫的家属代表,向大家说明为什么要捐赠“曾祥辉奖学金基金”。

曾祥辉和陈大鸣夫妇,是我的姐姐和姐夫,他们二人都是北大口腔医院的退休医生,都是一生在口腔医学和教育战线上奉献了全部心血的医务工作者和教师。他们一生没有子女,视病人为亲人,待学生如子女。他们在世时,一直与许多患者和学生保持着亲密的友谊和联系。直到现在曾大夫在万安公墓的墓碑,还经常有人去打扫、祭奠……在他们夫妇先后离开我们之后,家属们共同商量决定,把他们留下的多年积蓄30万元,捐赠给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口腔医院设立“曾祥辉奖学金基金”,用来奖励口腔专业的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专门人才。并把曾大夫的藏书和专业期刊杂志,全部捐献给口腔医院图书馆,为国家口腔医学事业再做一点贡献。我们认为这样做,是符合曾祥辉、陈大鸣夫妇的心愿的,是与他们毕生为之献身的事业和梦想完全一致的。他们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第三,我想借这个机会对曾祥辉大夫作一些介绍。

曾祥辉大夫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犍为县的一个中医世家。高中时期,在成都华西协和高级中学学习,大学就读于成都华西协和医科大学口腔系。在大学期间,他思想进步,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5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学院口腔系口腔外科工作。1965年“文革”期间,北医平安医院被迫搬迁。他们夫妇二人和北医平安医院的医生们一起,下放到甘肃省嘉峪关市酒泉钢铁公司职工医院。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了二十年,为当地职工、百姓和三线核基地工作人员做出了很大贡献。曾祥辉大夫以其精湛的手术赢得了当地群众广泛的赞誉。“北医平安医院”在当地远近闻名,附近省市的群众纷纷来到嘉峪关找他们医治,他们为母校——北京医科大学增添了光彩。曾祥辉大夫等为酒钢医院创建了口腔科,培养了一批医生。曾祥辉大夫获得了“嘉峪关市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他们的科室获得了“嘉峪关市先进集体”的称号,受到表彰。1985年,根据中央落实政策的规定,原平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调回北京工作,他们夫妇二人回到北医口腔医院。在北医他继续从事口腔颌面部肿瘤及肿瘤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工作,在这一领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口腔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曾祥辉大夫因病去世,享年81岁。他的夫人陈大鸣于2017年去世,享年85岁。

曾祥辉大夫在大家的印象里,是一个不善言谈、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从来不讲自己的成绩、功劳和苦劳,也从未听到过他有任何怨言和牢骚,他总是那么慈祥和蔼、乐于助人。但一旦谈起他心爱的手术,他是那么的绘声绘色、津津乐道、侃侃而谈。在他们夫妇去世以后,我们看到了《曾祥辉、陈大鸣夫妇纪念文集》里面他的同事、同学、学生、病人的纪念文章,使我们深受教育和感动,从中我们了解了曾祥辉大夫的工作情况、为人和优秀的品格。

(一)他是一位挚爱口腔医学,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奋斗不已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口腔医院的老院长张震康说,曾祥辉大夫是全国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曾大夫的学生说,曾祥辉大夫是口腔医学界著名的“四大金刚”之一,是十分受患者和学生们信任、爱戴、赞扬的好大夫和好老师。他专长于口腔颌面外科,他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手术技巧。这来源于他多年的刻苦训练、勤奋读书和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从年轻医生直到老年他始终兢兢业业,对专业技术苦心钻研、精益求精。他经常在显微镜下长时间利用胎盘组织练习吻合血管,以移植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手术技巧,经常废寝忘食。为了练习手术打结,他经常在衣服纽扣上挂上线,在和别人交谈中,他也不停地练习手术打结,因而在群众中流传着他“纽扣挂线练习打结”的故事。在大西北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在家里养了小白兔、小白鼠,继续开展显微外科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工作。大家说,曾大夫的手术如同绣花一样,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受到广泛赞誉。曾大夫说过,手术的基本功是要天天练的,一个大夫一上手术台,手就应该是很熟练、准确、速度快,病人可以少流血,手术时间可以缩短,病人术后痛苦可以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也可以短,花钱就少,多方面的效果都更好。他本人就是一个长年累月,孜孜不倦,苦练基本功的榜样。

曾大夫善于总结、钻研,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他的“手术笔记”在口腔医院是出名的。他终身做过的手术不知有多少,但是几乎每个手术都有手术笔记记载下来,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患病情况,详细记载手术情况,把每个手术步骤都绘图,并附有文字说明。有些手术还附有术前、术后的对比照片和讲话录音等资料。张震康老院长说:“我看到他多年来记下的许多笔记本,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每一本,每一页,连笔记本的上下空白处都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一个字只有绿豆大小,中间还穿插了不少他自己画的手术图和解剖图。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作为一个教师和医生做的功课,这是他扎扎实实用功钻研的真实记录,我发自内心地对他说,曾大夫,我要向你学习!”张院长还说:“曾大夫还给我看了随访了长达几十年的收集积累下来几十例的婴幼儿血管瘤的照片,其中大多数在几年后不经过手术和任何治疗,血管瘤奇迹般地消退了。彩色照片雄辩地说明了,这些血管瘤不需要手术,只要密切观察可以自然消退。这样不仅可以免去手术之苦,也不会因此终身留下手术后的疤痕而毁容。当时国内文献尚没有几十例血管瘤完全自然消退的临床研究报告,并且还有治疗前和完全自然消退后的面部照片对比资料,真是十年磨一剑。这和当前科研中短平快文章形成了鲜明对比。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第三期上。”这体现了曾大夫苦心潜学、钻研技术、锲而不舍的品质。

(二)他是一位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不断学习国内外本学科新知识,努力跟上学科发展前沿的学者。

曾大夫爱读书在口腔医院也是出名的。他除了经常在学校、医院的图书馆读书,还经常到北京图书馆等大图书馆去查阅国内外的新书。他的学生说:“每当他发现好的专业书籍和期刊,就会不惜重金将原件复印下来,并亲自给予点评,向学生们详尽地介绍每一新术式的特点及利弊,并把他的经验溶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手术。”

曾大夫的一生是“敬业加读书”,他唯一的爱好是与书本结缘。他爱书、买书、藏书。两间小屋,一间是书库。张震康大夫到他家,看到一间是书库,室内几乎全是书。其中英文期刊、专业杂志基本都是全套,包括在“文革”期间的也一本不缺,比当时医院图书馆还要全。他们夫妇省吃俭用积下来的钱全买了书,有些资料图书馆找不到,可以在曾大夫家找到。张院长惊叹地喊道:“曾大夫是我们学院教师中买书最多的第一人。”

(三)曾大夫是一位具有高尚医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好医生。

他心中全是病人,一切为病人着想,对病人如亲人。他对任何手术,不分大小,总是认真设计、认真准备、精心操作。哪怕只是面部的一个黑痣,给病人做切除手术时仍然是那样细心。术后的病人几乎看不出面部有任何伤痕。

他对手术要求绝对完美。他指导青年医生做手术时,一个结没打好也要重来,不然会影响术后面部的痕迹。对穷苦的、边远地区的老百姓来看病,他特别关心和照顾。他还多次代困难的病人缴费,他们夫妇还做饭送给病人等等。他每到一处,患者和同行对他都非常欢迎、敬佩和尊重。他的一生是一切为病人的一生,他从不顾自己、不顾家人,只顾病人。一位患者家属说,我们和曾大夫夫妇成为了《红灯记》中铁梅唱的:“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比亲人还要亲”的这种亲友关系,相处得密切无间。北京理工大学两位教授夫妇说,我们和曾大夫、陈大夫素昧平生,是我们女儿的病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自此以后,我们从医患关系变成了互相知心的朋友。

(四)他是一位十分热爱青年学生,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甘当人梯的好老师。

他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多年,桃李满天下。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既循循善诱,精心传授专业知识,又耐心示范,教会他们临床技术;既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从医治学的道路和宝贵经验,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有崇高的医德医风,学会做人。张震康老院长说:“曾祥辉大夫那种主动热情、甘为人梯的精神,使我终身不忘。”他的学生说:“我有幸遇到曾祥辉老师这样循循善诱、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好老师,使我终身受益。”

他主动协助他的学生和青年医生完成了科研项目,做了许多工作,却拒绝在学术论文上署名。“他还把自己积累的病例和基本完成的文章,无私地让给年轻医生去发表。”他不但使自己在业务上保持与国际接轨,也努力让青年医生、学生跟上先进的步伐。他的学生们说,曾老一直在和我们一起探讨、传授国外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北医口腔医院血管瘤、血管畸形的诊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生活上,他们夫妇也十分关爱学生,特别是对经济困难的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如同亲生父母般关爱,经常招呼他们到家里吃饭。学生毕业后,曾大夫还和他们保持联系,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他们夫妇亲自到邮局,寄给他在广西的毕业学生,重达十余斤的英文原版详细手术图谱,他的学生感动地说:“想到他们夫妇年事已高,还把这些沉甸甸的资料包裹好,亲自到邮局寄给千里之外的学生,心里就有种不忍和深切的感激之情。”

(五)他是一位忠诚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政治上,他爱憎分明,不求名利,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献身于人民群众。他一生勤勤恳恳、作风正派、平易近人、生活简朴、乐于助人。他始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荣辱得失,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甘愿为他挚爱的患者、学生、口腔颌面外科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

他的学生说:“曾老为人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格,治学严谨科学和永不止步的钻研精神,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曾祥辉大夫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医务工作者群体的伟大品格。北医的老书记彭瑞骢同志曾多次讲到:“奉献精神是医务工作者的突出特点,医务工作者最讲奉献。”

曾祥辉大夫所具有的这些优秀的品格,是我们家属要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的。也是值得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因此,我们家属一致认为在北大医学部设立“曾祥辉奖学金基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是继续完成曾大夫夫妇的梦想,为培养下一代优秀的人才继续做出贡献的具体行动。

同志们,我们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在新时代我们全体师生、医务工作者们赶上了大好时机,希望大家能响应党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医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发扬老北医人伟大的奉献精神,为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而健康成长、努力奋斗!

最后,祝愿北大口腔医院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永远保持国际一流的行列。